首先表明我不是流行病專家也不是病毒學者,只是一位受過生物及醫學訓練的一般人。對於這次SARS-CoV-2(或先前稱2019-nCoV)冠狀病毒所造成的人命傷亡,大家必需配合官方的防疫政策,以整體國家力量來對抗病毒及所引起的疾病。隨着時間及樣本數的增加,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會更加瞭解。粗魯的將病毒冠上中國病毒名稱是政客的操作,激發族羣仇恨可以轉移施政無能。病毒傳染不會選種人種、年紀、性別,因此世界各國的合作互助,才可以一起控制病毒造成的傷害。
這個新型冠狀病毒是新近跨物種演化成人傳人的病毒,全世界的研究人員及公衛學者只能用少許的資料進行研究及推論。大多數的學者本持學術道德,根據資料及合理推演發表。但有少數論文可能因爲數據不夠完整或分析方向錯誤,使得論文結論和多數不相同。當然也有可能是天縱英才,可以從少許數據中洞悉一般學者看不到的細節。因此不同結論的研究報告,不需被全盤否定。
我以一份廣受爭議的準論文來說好了(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ublication/339351990_Decoding_evolution_and_transmissions_of_novel_pneumonia_coronavirus_SARS-CoV-2_using_the_whole_genomic_data/stats)。這篇作者使用GISAID https://www.gisaid.org/ 的資料將2019年12月中在武漢發生,及隨後2個月採集檢體上傳到GISAID資料庫之93筆病毒核酸序列進行研究。其中最引起討論的是圖3,他們發現病毒可以分成5群(A->E),全世界傳播的病毒均只含1到3群,而美國卻有5群。有人依照生物演化熱點(呈現最多種或品種的地區)可推論是病毒的起源,聲稱美國是病毒的起源地。這種推論有很多漏洞,如病毒是因全球便捷的航空器傳播的,美國是非常忙碌的旅客進出區域,檢測多種病毒存在並不是自然演化。再來細看美國的幾群中很湊巧的只有一個樣本,僅憑一個樣本推論一個族羣是不實在的。而且樣本的誤差也可能造成分析誤判。
爲什麼稱這篇文章是準論文?因爲它被寫成論文的格式,只差還沒有正式被審查通過刊登。它被超過40位研究學者推薦,被超過12萬人閱讀過,可見它被重視的程度。有人攻擊作者群是屬於中國雲南西雙版納植物園的研究員,覺得他們不夠格來分析新型冠狀病毒。但是這些研究員也做寄生性植物胞器基因體研究、新種植物分類研究、肉食植物的葉綠體基因體比較分析,這些研究標的都比新型冠狀病毒複雜多了。跨行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本身而不涉及臨床推論,分析資料齊全,分析技術交待清楚,我覺得是夠資格發表的。
從小我們都使用紙本課本。學生知識背景不夠寬廣,只能學習課本內容,讓我們不自覺的認爲白紙黑字印刷文字都是對的。但成年後,判斷能力增加,你有考慮過印刷出來的訊息都是對的嗎?在國際知名期刊的論文一定是對的嗎?報紙上刊登的一定是對的嗎?法院判決書一定是對的嗎?政府公告的法令一定是對的嗎?當然不會都是對的。至於網路上的消息,錯誤率更是驚人。你還會盲目的接受各式各樣塞給你的資訊嗎?
我們怎麼看一份研究論文是否真實?就讓子彈飛一陣子吧!我建議可以從它被討論、引用程度,以及這個團隊是否有後續的研究發表來判斷。如果一開始發表的研究就不正確,後續恐怕是無法製造出更多的假數據再發表。同理當政客一直用障眼法掩蓋錯誤,或者故意挑起更大的衝突轉移民衆注意力。你當然可以懷疑後面是在玩什麼把戲啦!對於文章,我們要“Read between the lines”,對於政客我們要“See through the smokes”。
